黄帝说:好。有人患膺肿颈痛,胸满腹胀,这是什麽病呢?是什麽原因引起的?岐伯说:病名叫厥逆。黄帝说:怎样治疗呢?岐伯说:这种病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,用针刺就会发狂,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,才能进行治疗。黄帝说:为什麽呢?岐伯说:上本为阳,阳气又逆于上,重阳在上,则有余于上,若再用灸法,是以火济火,阳极乘阴,阴不能上承,故发生失音;若用砭石针刺,阳气随刺外泄则虚,神失其守,故发生神志失常的狂证;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,阴气从下上升,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,才可以获得痊愈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2 min read
北方地区,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,地形较高。人们依山陵而居住,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。该地的人们,喜好游牧生活,四野临时住宿,吃的是牛羊乳汁,因此内脏受寒,易生胀满的疾病。对其治疗,宜用艾火炙灼。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,是从北方传来的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1 min read
所以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,必须虚心静气,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。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,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;夏天的脉在肤,洪大而浮,泛泛然充满于指下,就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;秋天的劢处于皮肤之下,就象蛰虫将要伏藏;冬天的脉沉在骨,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,人们也都深居简出一样。因此说:要知道内脏的情况,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;要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,可以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。春、夏、秋、冬、内、外这六个方面,乃是诊脉的大法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黄帝内经之素问(逆调论篇第三十四) 黄帝道:有的病人,四肢发热,遇到风寒,热得更加厉害,如同炙于火上一般,这是什麽原因呢?岐伯回答说:这是由于阴气少而阳气胜,所以发热而烦闷。黄帝说: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,也没有为寒邪所中,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,这是什麽原因呢?岐伯说:是由于这种人多痹气,阳气少而阴气多,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,象从冷水中出来一样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2 min read
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,如果阴气发生偏生,则阳气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生,则阴气耗损而为病。阳气发生了偏生,则阴气耗损而为病。阳偏生则表现为热性病症,阴偏生则表现为寒性病症。寒到极点,会表现热象。寒能伤形体,热能伤气分;气分受伤,可以产生疼痛形体受伤,形体可以发生肿胀。所以先痛而后肿的,是气分先伤而后及于形体;先肿而后痛的,是形体先病后及于气分。风邪太过,则能发生痉挛动摇;热邪太过,则能发生红肿;燥气太过,则能发生干枯;寒气太过,则能发生浮肿;湿气太过,则能发生濡泻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,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、火、 土、金、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,而且在五行 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“生克制化”的联系,从而维持着自然 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人前后共针S次而愈。 当晚再翻阅《灵枢》(此书我多年来一直置亍案头,临睡 前常看>,看到经筋篇的记载说“足太阳之筋……从腋后外廉, 结于肩餵……其病……肩不举,腋支……”才恍然大悟,原来 古人早已经认iH到本病与足太阳经筋杳关了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6 min read
一针矜it ~ 现在用的针灸针一般是用不锈钢制成的,但针的前身却是 一种特殊的石头,叫“砭石”。早在原始社会的远古时期,我 们的祖先要赤脚露体、奋力奔跑以捕获食物和逃避野兽,在身 体不慎被石头等物磕打、刺伤后,会发现身体某些不适或疼痛 感也随之缓解。到了新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生 活,常常在患病后用锐利的石块或石片刺激疼痛处,或发溃决 脓以缓解疼痛和治疗疾病,这样从无意识的发现到有意识的运 用,通过反复实践、认识的过程,久而形成了以石治病的方 法。这种用来治病的石块或石片,就叫做“砭石”,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2 min read
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而闻名于 世。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干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,因 此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。 Pereira Laursen 12 Oct 2023 · 1 min read
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,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,能够调节呼吸,吸收精纯的清气,超然独处,令精神守持于内,锻炼身体,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,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,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。中古的时候,有称为致人的人,具有醇厚的道德,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,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,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,积蓄精气,集中精神 Pereira Laursen 10 Oct 2023 · 1 min read
太阳经脉偏盛,则发生厥逆、喘息、虚气上逆等症状,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,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,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。阳明经脉偏盛,是太阳、 Pereira Laursen 10 Oct 2023 · 2 min read
的叫行痹,寒邪偏胜的叫痛痹,诗协偏胜的叫着痹。 黄帝问道:痹病又可分为五种,为什麽?岐伯说:在冬天得病称为骨痹;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;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;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;在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。 黄帝问道:痹病的冰鞋又有内侵而累及五脏六腑的,是什麽道理?岐伯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,若冰鞋久留不除,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。所以 ,骨痹不愈,再感受邪气,就会内舍于心;肌痹不愈,再感受邪气,就会内舍于脾;皮痹不愈,再感受邪气,就会内舍于肺。总之,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 Pereira Laursen 10 Oct 2023 · 2 min read
1、临床表现及诊断: (1)腰部板硬,僵滞,酸痛不耐久坐,久站。 (2)晨起症状加重,活动后减轻,过度活动后症状又加重。 (3)颈肩背腰骶部有明显钙化物,腰部肌张力增高,局部有压痛和肌肉痉挛,严重者出现增生、肥厚、骨刺。 Pereira Laursen 10 Oct 2023 · 2 min read
中医对于神识不淸的病,便认为病已人五脏,如中风的中 经络和中脏腑的区别就是有无神昏。所以“病在脏者,取之 井”说的主要就是昏厥、不省人事的五脏病。因为井六点刺出 血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,所以临床上对于五脏的实热证,也 常取井穴治疗a 六、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一俞募穴的应用 Pereira Laursen 10 Oct 2023 · 4 min read